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徐学兰.高校学生评教存在问题及对策[J].盐城师范学院学报,2016,17(1):141-142.
[2]刘志华.公约式评教理论与实践研究[D].山东:山东师范大学,2009:14.
[3]别敦荣,孟 凡.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[J].高等教育研究,2007(12):77-83.
[4]陈文江.简论评学[J].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,2005(7):24-26.
[5]段 涛,刘 宾,张婷婷,等.多元分层的高校评学模式研究[J].中国教育技术装备,2015(16):131-132.
[6]杨彩菊,周志刚.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[J].中国职业技术教育,2012(30):70-73.
[7]潘 磊. “以教促学·评教结合·互动生成”课堂教学模式探索[J]. 文山学院学报,2013, 26(4):88-90.
[8]夏仕武.评教与评学制度乏力的博弈论分析[J]. 教育科学, 2010, 26(1):58-61.
[9]荀振芳.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[M].青岛: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, 2006:48,8-9.
[10]池挺钦.对评学价值的思考[J]. 黑龙江教育(高教研究与评估),2008(5):85-86.
[11]高杰欣.基于师生视角的“学生评教”“教师评学”的调查分析[J].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, 2011, 24(9):38-42.
[12]李 宁.基于交互视角的高校评教体系建设[J].广西教育(职业与高等教育版), 2014(31):50-52.